搜索

您的关键词

讲座报告 Lectures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报告 · 正文
时间 报告人
方式 地点

主 讲 人:王艳荣

地  点:人文学院艺术实践基地

主 办 方:人文社科学院中文系

开始时间:2017-10-27 16:00

结束时间:2017-10-27 17:30

讲座时间:10月27日16:00——17:30

讲座地点:人文学院艺术实践基地

主办单位:人文社科学院中文系

主讲人简介:

王艳荣,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社会科学战线》《文艺争鸣》《南方文坛》《小说评论》《当代文坛》《文艺评论》《人大复印资料》《名作欣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吉林日报》等发表重要、CSSCI、核心学术论文40篇,著作3部:《1993:文学的转型与突变》《新时期小说选讲》《寻找有力量的文学》。

讲座内容提纲:

一、《白鹿原》内部精神:充满文化矛盾的乡土中国

作者在塑造人物、重现历史、处理事件、表达情感等方面又呈现出比较矛盾的价值倾向性。在浓重的儒家文化传统中,演绎着人物的性格和故事,家族恩仇与革命实践,乡村权力与性政治,文化霸权与叛逆力量等等交织在一起,折射出作者矛盾的文化情感。《白鹿原》反映了波谲诡异的历史场域。是一个由儒家文化和神秘文化纠结在一起并充满了世俗趣味的通俗小说。家族恩仇与革命实践,乡村权力与性政治,文化霸权与叛逆力量等交织在一起,折射出作者矛盾的文化情感。

二、《白鹿原》外部环境:犹疑不定的获奖过程

在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史上,《白鹿原》是比较富有戏剧性的一个文本。如今,《白鹿原》已成了“茅奖”系列中的资深者。围绕历届“茅奖”的评选,从评奖程序到评定原则,直至文学史价值,不仅产生了众多纷争,甚至发生了激烈的观念冲突,而这种争论与质疑的本身正是当代文学史鲜活、丰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嘉锡讲坛第462期讲座: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

下一篇:博雅论坛第105期:The Strategic Benefits of Firm and Supply Chain Decentralization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