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讲 人:Tony Ballantyne教授(新西兰奥塔哥大学)
地 点:外国语学院三楼会议厅
主 办 方:外国语学院
开始时间:2017-11-23 14:30
结束时间:2017-11-23 16:00
讲座内容提要:
讲座主要探讨二战以来大英帝国研究的方法变迁,尤其是认知方面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话语以及权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兴趣,导致研究方法的转变。以英属印度为个案,强调对东方主义与殖民知识研究的影响。讲座最后介绍一些重要的研究思路,尤其是深入探讨文本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媒介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托尼·巴兰坦(Tony Ballantyne)教授简介:
Tony Ballantyne教授为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常务副校长、人文学院院长,同时兼任奥塔哥大学殖民文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他的研究聚焦于十九世纪英帝国史,学界认为其著作有助于重新界定英帝国史。他长期以来致力于殖民知识与文化差异的认知研究,著有《东方主义与种族》、《大英帝国的阿里乌斯教》(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2002)《殖民主义与离散:帝国世界中的锡克教文化形态》(杜克大学出版社,2006)《帝国网络:发现新西兰殖民史》(布雷吉特-威廉姆斯出版社,2012)和《帝国的纠葛:传教士、毛利人与身体问题》(杜克大学出版社,2014)等。此外,还与美国历史学家安托瓦妮特·伯顿教授(Antoinette Burton)合作撰写了一系列关于世界史研究方法的论文,两人最近合作编著了《民众眼中的世界史:1750年以来的分裂与分歧》(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