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讲座报告 Lectures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报告 · 正文
时间 报告人
方式 地点

主 讲 人:王宏志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

地  点:外国语学院三楼大会议室

主 办 方:外国语学院

开始时间:2017-11-25 14:00

结束时间:2017-11-25 15:45

讲座内容提要:

毫无疑问,汉学家以其掌握中国语文及文化知识的能力,在中外交流史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研究对象为一名鲜为人注意的英国汉学家万宁(Thomas Manning, 1772-1840)。万宁早在1802年即开始学习中文,1807年1月来到中国,住广州东印度公司商馆,时常协助翻译工作,比人们所熟悉的公司译员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1782-1834)为早,而他最广为人知的事迹是作为第一个到达西藏拉萨的英国人,以及担任英国第二次派华使团阿美士德使团(Amherst Mission)的译员。但其实他对中英关系的影响不限于此二者。本文借助最新发现原始资料,详细分析万宁与中国相关活动,展示他在19世纪初中英关系上的历史位置,并藉此个案讨论如何对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现象的汉学家进行学术研究。

王宏志教授简介:

王宏志,香港大学文学士及哲学硕士,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哲学博士,主修翻译及现代中国文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讲座教授、翻译系主任、翻译研究中心主任,《译丛》行政主编、《翻译学报》及《翻译史研究》主编;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及博导、翻译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兼任讲座教授及博导。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文学院院长、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人文学科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人文学科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香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交换处副处长。

        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晚清以来中国翻译史、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香港文化研究。已出版专着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另外从2011年开始主编每年一部《翻译史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及其他编著十多部。

上一篇:嘉锡讲坛第467期讲座:《中国传统环境保护思想》

下一篇:外国语学院琴南讲坛第16讲——卡尔维诺与声音政治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