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讲座报告 Lectures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报告 · 正文
时间 报告人
方式 地点

主 讲 人:彭志科

地  点:机械楼北415室

主 办 方:机械学院

开始时间:2018-06-01 09:00

一、讲座时间:2018年6月1日上午9点

二、讲座地点:机械学院北415会议室

三、讲座内容:

报告题目:非线性调频信号分解与系统辨识

嘉宾信息:彭志科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彭志科,本硕博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1998年和2003年在清华大学分别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03年4月至2009年3月期间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英国Cranfield大学、Sheffield大学和Loughborough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自2009年起,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特聘教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近年来围绕动力学分析、振动控制与隔离和健康状态监测等展开研究,在1)非线性系统建模与分析;2)振动抑制和隔离理论;3)结构损伤定量诊断;4)非平稳信号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发表SCI收录论文116篇(第1作者39篇),SCI他引2000余次,3篇论文曾入选本领域近十年ESI TOP 1%高被引论文。2014~2017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在国防科技大学短期讲学1次。先后获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提名奖、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2)和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

担任全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联盟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上海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设备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报告简介:基于信号平稳性假设,傅立叶变换建立了时域信号及其频域之间的桥梁。通过傅立叶变换,得到的频谱反映了信号的全局频率信息,但不能揭示频谱的时间局部特征。然而,自然界与工程应用中常见的非平稳信号具有频率随时间变化的典型特征,而傅立叶变换的本质是将信号分解成为一组频率不变的三角函数基,因此对于频率随时间变化的非平稳信号,傅立叶变换不能准确刻画它们这种时变的频率模式。近年来,针对非平稳信号的分析问题,人们提出了多种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时频分析方法和信号分解方法。常用的时频分析方法包括: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和魏格纳-威尔分布等,但这些方法都普遍存在集中性和交叉项问题。典型的信号分解方法有经验模态分解,但该方法存在对噪声敏感和分解结果缺乏明确物理含义等问题。为了更有效地分析非平稳信号,我们将傅里叶级数模型推广为多非线性调频分量模型。在该模型中,每个非线性调频分量的幅值和频率都是时间的函数。基于该模型,发展了有效的分解方法,将信号分解为一系列非线性调频分量。并将其应用于强非平稳信号分析、线性振动系统的模态参数辨识和时变系统辨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克服了传统方法难于消除环境激励干扰和密集模态分离等一系列问题。


福州大学 机械学院

  2018年5月19日 


上一篇:博雅论坛第138期:以新战略视野看中美贸易摩擦

下一篇:紫外辐射对PMMA多壁碳纳米管吸收行为影响

关闭